人物档案 |
黎门·邓氏群英 |
(1916年03月05日- 2007年10月05日) |
|
|
人物简介
怀念我们心中永远至爱的奶奶——邓群英(1916-2007) 历尽沧桑育后代, 苦尽甘来享晚年; 目朦心清二十载, 亲众尽孝显风华。 (黎氏家族QQ群:34985806)
|
|
 |
|
|
祭奠留言 |
|
姓名:过客 【亲友祭拜】 |
2007/11/15 13:13:37 |
|
|
|
|
|
姓名:过客 【访客祭拜】 |
2007/11/15 13:13:11 |
|
|
|
|
|
姓名:过客 【访客祭拜】 |
2007/11/15 13:03:16 |
|
|
标题:我敬爱慈祥的奶奶 |
留言内容:
每当我看到别人一家老少我就回想起我敬爱慈祥的奶奶。每当我想起离我而去的奶奶我就深感痛楚。记得我小时候逢年过节我都去探望我慈祥的奶奶,奶奶总是握住我细小的小手对我问寒问暖。现在奶奶离我而啦,而我连送奶奶你最后一程也没有做到做孙子咖责任,我感到非常惭愧。俊贵字。 |
|
|
|
|
|
姓名:过客 【亲友祭拜】 |
2007/11/14 20:46:06 |
|
|
标题:阿婆.你好吗..... |
留言内容:
你住得舒服吗................. |
|
|
|
|
|
姓名:jason 【亲友祭拜】 |
2007/11/13 15:37:37 |
|
|
标题:互相勉励 彼此珍重 |
留言内容:
30年前,父母常耳边唠叨的一句话“只要你呢生生性性,听听话话,我呢做大人的,做多的,吃少的亦心甘情愿”。 30年后,我要对长辈们说:你们应该是时候坐享清福了!只要你们保重身体,工作做多做少自己随意、量力而行。放下凡尘俗世的烦恼,乐观笑对下半生,我们后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让老的安心,幼的开心。你们劳碌了大半辈子,还图什么?还奢望些什么? |
|
|
|
|
|
姓名:过客 【亲友祭拜】 |
2007/11/12 19:52:15 |
|
|
标题:让我们一起怀念奶奶 |
留言内容:
奶奶,你可好吗?早几日阿伯里新居入伙,我们一家人大事庆祝了一番,但遗憾的是你未能看到我们庆祝,但我们知道你能感觉到这乔迁之喜,在远方的天国也感到开心.也在默默地祝福着我们一家人:幸福,平安.孙子海洋 |
|
|
|
|
|
姓名:过客 【亲友祭拜】 |
2007/11/12 19:35:16 |
|
|
标题:孙嫂海容 |
留言内容:
饥饿了吗?尝尝新鲜的汤圆你最喜欢吃的。多吃一碗啊! |
|
|
|
|
|
姓名:jason 【亲友祭拜】 |
2007/11/12 10:53:00 |
|
|
标题:永世改变不了的事实——亲情 |
留言内容:
阿婆: 晚叔也建好了新楼啦!十二月初二就要入伙了!您听见了吗?! 听家里人说,您以前总是希望晚叔也能建起一幢新楼,如不够钱的话,您可以帮助晚叔,于是,您偷偷地从宝贝塑料袋里找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有成,我俾蚊鸡你溪去起楼!”。当时听到这话,我心里很酸楚,现在回想这话,我更无言以对。 在您要远行的一刹那,晚叔和家人都一直陪伴在您的身边……唯有我……倍感愧疚…… 晚叔自小离开了您和其他三兄的身边,更甚者,晚叔来到这人世间,连自己的亲生父亲也没能见过一面……一切只怨残酷和贫穷的年代,晚叔一直没有半点的怨言。自我懂事以来,晚叔一直都生活在我们的中间。现在,晚叔家庭各方面也都好起来了,您两个孙子(俊贵和俊杰)也出来了工作,而且很懂事,和大家庭相处得很融洽和睦和谐。这点,我真的很敬佩晚叔晚婶的教儿有方。阿婆,您应泉下有知,您要深感欣慰! 人生最大之事,莫过于亲情!(金华) |
|
|
|
|
|
姓名:jason 【亲友祭拜】 |
2007/11/6 17:22:37 |
|
|
标题:珍惜 |
留言内容:
失去的总是倍感可贵,好好珍惜当今拥有的一切。有多少话总想对您说,有多少心酸往事总想找个时间和您一起聊聊,只可惜一切都已无法再现……留下的只有回忆,留下的或多或少是遗憾。 |
|
|
|
|
|
姓名:jason 【亲友祭拜】 |
2007/11/6 17:01:11 |
|
|
标题:黄狗故事 |
留言内容:
依稀记起,那是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 当年贫穷、饥荒,家里吃的是靠政府救济的北方用来喂马的生干蕃薯片。沙子、石子掺杂,一股难闻的气味。有时好不容易煮餐米饭,阿婆说:多放点水,用饭汤捞饭吃。这样人多也能每人能吃上一点,我最爱饭汤泡饭锅巴。大人说吃了热气啊,我就说“我怕凉”。 一天中午放学回家,阿婆说,我们家来了一条流浪狗。一条黄毛、干瘦狗在家里走来走去,尾巴摇来摇去,一副善良的模样。“来猫穷,来狗富”阿婆整天笑得乐呵呵!是啊,一毕天上掉下的财富啊!一家人都高兴坏了。黄狗吃的食物基本是大家从碗里分点点出来给它吃的,说是喂狗用剩饭菜,在这年代,人都吃不饱,哪来剩饭菜啊!从始,家里的粮食也因黄狗的到来而分薄了,甚至有时阿婆还偷偷地先喂黄狗。日子慢慢地过去了,黄狗也慢慢变得小胖起来,总是乖乖的在屋前屋后跑来跑去。寨里开始有不少人劝说,把狗杀了吧,卖了狗肉有钱啊!“唔俾汤!!!”阿婆一下子就回挡回来了,当然,我们全家个个都不敢吱声,我心想,家人也巴不得快点把狗杀了。 时间大约再过了三个多月。一天,对面磅走下来一个人,他说是古灶的,几个月前汤失了一条黄狗,一见黄狗就说是他的。至今,我仍然想不明阿婆是心虚还是慷慨“系你既,你就因返去是真啦!”在家人和寨里人的谈判下,大概是以两三斤的粮票把大黄狗换走了(实在记不起是多少粮票,肯定不多,更不知道这条黄狗到底是不是这“古灶佬”的)。黄狗没了,我大哭了一场,日子过得更特别的漫长……后来,这黄狗的故事成了寨里人茶余饭后话题,人人都为之可惜,每当提起这事,人们总离不开这句话“正条Q”!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