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纪念馆
 
 
纪念馆号:16898 建馆人:418523880 建馆时间:2009/10/31 20:25:56 访问量:1186 身份验证: 已审核
    管理本馆 播放音乐
最新祭奠
2012/8/30 09:10  过客 献花
2011/3/28 15:40  过客 献花
2010/4/3 11:59  邹益清 献花
2010/4/3 10:50  jsyxm 献花
2010/4/2 14:47  广告歌 献花
2010/4/2 12:35  过客 献花
2010/4/2 00:26  潘世华psh 献花
纪念文选
中国人民的骄傲——钱学森(图)
 
人物档案
     
   
     
逝者姓名:钱学森
性别:男
生辰:1911年12月11日
忌日:2009年10月31日
籍贯:浙江省杭州
职业:科学家
所属园区:家族墓园
人物简介: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著名物理学家、火箭专家。

  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火箭研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外交上的不断努力,钱学森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一、基本资料

中文名:钱学森性别:男

出生年:1911出生地:上海

职业:物理学家

二、主要经历及成绩

三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在北京渡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

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学习。

1934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公费生。

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4年《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

1980年《工程控制论》(队修订版)出版。

1955年返回祖国。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力学所工作到1972年前后。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56年度)一等奖。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82年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兼任该院一分院(即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在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

1959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相继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并不再兼任该院一分院院长。从此,钱学森的主要职务一直为副职,由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专司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1961年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62年《物理力学讲义》出版。

1963年《星际航行概论》出版。

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68年,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1969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并相继当选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并不再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院长。

1979年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当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distinguishedalumniaward)。但钱学森没有到美国接受这份荣誉。直到2001年钱老90岁生日时,钱老在美国的好友franke.marble教授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校长d.baltimore委托,专程到北京将“杰出校友奖”的奖状和奖章当面颁发给钱老。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9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称号。当选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1989年更名为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当选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论系统工程》出版,1988年《论系统工程》(增订版)出版。

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院士)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委员(院土)大会上,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

1985年钱学森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者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并相继当选为政协第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兼任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关于思维科学》出版。

1987年被聘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出版。

1988年《论人体科学》出版。《创建人体科学》、《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纵横观》和《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分别于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

1989年获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

1991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钱学森文集(1938~1956)》出版。

1994年在中国工程院第一次院士大会上,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地理科学》出版。《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出版,1996年《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增订版)出版。

1999年,作为上述两书的续集《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出版。《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出版。

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颁发的首届(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后改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996年在交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第一次以我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命名仪式。该图书馆坐落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新世纪广场。

1998年被聘为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上,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

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0年《钱学森手稿(1938~1955)》出版。

2001年获霍英东奖金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中国地区)。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出版。《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出版。《创建系统学》出版。12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看望钱学森,李岚清副总理一同看望。此前,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曾先后三次到钱学森家中看望他。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届中国科协主席,第6至8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该院院长。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届中国科协主席,第6至8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钱学森(1911.12.11--)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  

1945年-1947年期间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 雄模范”奖章。他作为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还被国际电工学会授予“小罗克韦尔奖章”,将他正式列入“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之列。  

20世纪三十年代,钱学森是冯-卡门组织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1943年和F-马林纳合作完成了研究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为20世纪四十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成功研制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导弹是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先驱。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钱学森对航空工程师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冯-卡门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间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高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他和冯-卡门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曾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钱学森于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并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了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同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与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将控制论发展成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导弹与航天器的制导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带领全院职工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战略武器,并依靠组织和群众,在研制实践中创建和发展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培养了科技队伍,制定了我国第一代导弹的技术发展途径和步骤,并亲自指导了我国导弹的设计和研制,协助聂荣臻元帅,使我军具有了实战的尖端武器,壮了国威、军威,振了民心,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航天的成功之路。  

钱学森同志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时,满怀深情地谈到了他一生的三次激动:突破重重封锁,学成回到祖国;和焦裕禄及孟泰等人同列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这也是他高尚品质、人格魅力、崇高信仰的具体所在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该院院长。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馆长: 418523880 创建于: 2010/4/2 0:26:33 [管理纪念馆]
Copyright (C)2006-2008 Jn99.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久久纪念网 客服电话:020-86495080